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落地生根枝繁叶茂上海市长宁区非遗在社区巡礼

来源:中国社区医师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1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背景下,长宁区以创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开展长宁区“十三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监督工作方案

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背景下,长宁区以创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关于开展长宁区“十三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监督工作方案》和《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长宁区“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积极制定长宁区文化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方案,结合《长宁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施规划暨2018—2020 年长宁区公共文化“优质+均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制定,全面构建优质均衡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长宁区继续落实《关于进一步推进长宁区文化繁荣发展的若干政策》,给各类文化人才开辟绿色通道,吸引市级及以上的品牌文化活动、文化项目及文化赛事等入驻长宁,精心呵护非遗项目“落地生根”“枝繁叶茂”。采取资金保障、传承人引进、平台搭建等措施,使“非遗在社区”得到有效有序的开展,年轻学徒开始涌现,参赛参展次数呈递增趋势,一些非遗项目走出国门举办国际赛事、展览,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

一、非遗在社区,项目全覆盖

长宁区面积38.3 平方公里,下辖9 个街道、1 个镇,常住人口70 万。全区有三级非遗名录项目25 项,其中,国家级1 项、市级8 项、区级16项;有国家级传承人2 人,市级6 人(其中2 人去世),区级7 人。长宁区建立和培育的非遗传承基地有21 个,非遗进校园示范学校3 批共14 个,非遗小达人2 批共15 名,非遗项目在社区全覆盖。

长宁区“非遗在社区”全覆盖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是区分好传承与传播的关系,根据非遗项目的特点,对普及型尤其是手工艺类的项目,设计好适合传播的课程与教具,凭借传承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向广大市民进行传播,让市民能够做到低门槛进入。同时,也要防止在低门槛传播过程中过度占用传承人的时间,否则会影响项目技艺的深度发展和传承。

二、深耕有特色,社区有名片

长宁区挖掘的非遗项目本身都源自社区,它们不仅在社区文化中心有一席之地,更是社区老年大学、社区学校、中小学等群众教育阵地的特色项目,各个社区都对自己的项目扶持关爱有加,制作开发衍生产品,作为社区代表性的名片。这样做调动了传承人积极性,加大了社区各方面各部门对非遗的保护力度。

2007 年天山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成立的书嘉手艺中心,支持面塑项目,坚持10 年不放松。面塑艺人张书嘉登上了电视栏目“创业”,获得活动创业辅助基金100 万元。通过社区扶持和自身努力,张书嘉在2018 年成为上海市级传承人,在捏面人行业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非遗传承人,面塑也成为天山街道文化的一张金名片。

新泾镇社区非遗项目众多,重点培育出了撕纸和西郊农民画两项市级非遗项目。2006 年以来,新泾镇依托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先后建成和改建了新泾镇民间文化艺术展示馆(300平方米)、镇发展史陈列馆(1000 平方米)、周浦撷阳文化休闲一条街等场馆,建立了“绿色新泾”微信公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专栏。新泾镇依托“二馆一街一栏”宣传平台,打造出了“新泾非遗双名片”。

三、孵化中培育,连线后织网

我们在6 月前对10 个街道镇进行了走访调研,让非遗保护单位与社区对接,顺利签署了三方协议。项目保护单位和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逐步磨合,制定有效的讲座、培训、展演等活动方案。

目前有三个独具特色的新进社区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华阳街道帮助传承群体注册成立民办非企业单位,开设面向社区的公益课程;江南传统文人香事这一雅文化将在新虹桥中心花园建成的香事博物馆内定期开展各类制香品香的学习体验活动,辐射区域内高级商圈白领人群;上海画绣为程家桥社区开设零基础课程,开发刺绣的材料包,降低了学习门槛。比起平均出师需5—10 年的传统美术和工艺,这样的课程开发可以很好地感知非遗的魅力,受到年轻人的欢迎。

社区是非遗传播传承的重要阵地。我们依托文化中心资源优势连线织网,打造非遗展览区,对社会免费开放;依托辖区高校、研究院所,建立传承基地。我们构建了一个社区传承网络,充分利用各社区微信公众号、报纸、宣传栏等宣传媒介,组建由居民区文教人员为主体的非遗宣传队伍,广泛宣传,营造社区非遗氛围。每月开展一次非遗体验活动,开展“非遗在社区”“非遗进校园”“非遗进企业”“非遗进军营”等系列活动,充分唤起全社会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保护传承发展非遗,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今年长宁区文化局再次对12 个优秀非遗名录项目进行调研,拍摄专题宣传片,让传统文化回归百姓生活。


文章来源:《中国社区医师》 网址: http://www.zgsqyszzs.cn/qikandaodu/2021/0414/1378.html



上一篇:佛坪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对野生动物保护的影响
下一篇:信息技术在社区应急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社区医师投稿 | 中国社区医师编辑部| 中国社区医师版面费 | 中国社区医师论文发表 | 中国社区医师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