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小康·民生|全民保健时代来了!中国第一代家庭(2)

来源:中国社区医师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8-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009年-2010年:攻读健康管理学、营养学 小毛小病里面学问可多了,全科医生不是开开药就算了,是要能真正解决问题的,光两年转岗培训还不够!陈华在拿到

2009年-2010年:攻读健康管理学、营养学

"小毛小病里面学问可多了,全科医生不是开开药就算了,是要能真正解决问题的,光两年转岗培训还不够!"陈华在拿到证书后又埋头进入书海。

"后面几年,我在社区碰到越来越多的病人,一检查都没啥问题,可就是整天喊这里难过那里痛,这种情况医学上讲就类似癔症,其实是心理毛病。"于是,陈华转而攻读心理学。

2008年,上海长宁区率先试点家庭医生制度,陈华成了春天花园业主的家庭医生。这个国际化的小区有4000余居民,来自29个国家,其中不乏企业高管、外籍专家。在为这些居民服务的过程中,陈华发现他们对健康有着更多元的需求。"有个老板拿了一份体检报告来问我,我一看,是做基因检测的,那个时候这种检查多高端啊?可是我一点看不懂!"

虽然她不懂,但已经敏锐地意识到,健康管理在未来一定会成为很多人的刚需。于是,她再次回到学校,主攻健康管理、营养学。

如今看来,10年苦读对于陈华而言,也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一个医生的10年学习路,也是上海社区医改的进阶历程。

上海服务这么好,要不是回国谁会信

2011年,长宁区周家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了上海第一个家庭医生工作室--陈华工作室。陈华工作室签约了近3000个病人,成了他们的"家庭医生"。

图:2020年的周家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春天花园一共77个门栋,每个门栋有多少人,哪些人有高血压、糖尿病,有多少肿瘤病人,每个月我需要随访多少户,我们有一个家庭医生工作系统,记得清清楚楚,如果到时间这个病人没来复诊,系统就会推送消息提醒我。"陈华说。

给签约居民建立私人健康档案,针对其中有慢性病的进行定期随访,为有需要的居民开展健康咨询。此时,社区医疗服务开始从单纯的全科诊疗,逐渐丰富出健康管理、心理疏导、营养康复咨询等预防保健服务。

很多签约居民手里有陈华的手机号。他们打电话最喜欢问的是:"我也说不清为啥,就是哪里都不舒服"。陈华说,"老年人出现了心理问题,这种情况跑到大医院去的话,医生的病人很多,没有时间和病人交谈,这时候家庭医生的作用就很重要,我会用门诊和业余时间给他们做心理疏导。"

后来有了微信,周家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们开始给签约居民建群,组织了一个个"朋友圈"。她说,自从有了互联网,她和同事们几乎进入了一种全天候工作状态,白天线下看病,其他时间在线上免费接受居民咨询。

2018年,上海家庭医生服务又升级了,围绕"全民保健",社区医疗提出了从出生到死亡的"全生命周期"服务理念。

"签约的慢性病患者在大医院开药少,但病情稳定的,回到我这里可以开1-2个月的长处方,不用再来来回回的跑医院排队了。你约不到的专家号,我帮你约。你要去拍CT,找我比自己去排队要快得多。"陈华感觉自己的工作越来越像"生命管家","从你出生开始,健康上的烦恼、问题和需求,我们都要管起来。"

经常有从国外回来的居民会做比较:"陈医生,你这里看门诊只收几块钱,咨询是免费的,帮我约华东医院胃镜,第二天就能做,在美国我排队等半年都没有轮到!"他们亲口对陈华说:"上海社区服务这么好,医疗费只有美国的一个零头,如果不是回到祖国,谁会相信!"

是啊,谁能想到呢?面对眼前这一切,即便是当了一辈子社区医生的陈华,也常常有一种梦幻般的幸福感。

一个"全民保健"的新时代,来了。

(题图:陈华和她的病人在一起)


文章来源:《中国社区医师》 网址: http://www.zgsqyszzs.cn/zonghexinwen/2020/0808/471.html



上一篇:州人民医院心内二科团队在《中国医学论坛报》
下一篇:?第十届“长征之路”全国血管医学大会暨2018中

中国社区医师投稿 | 中国社区医师编辑部| 中国社区医师版面费 | 中国社区医师论文发表 | 中国社区医师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