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社区邻里中心规划的经验启示及广州本土化路径

来源:中国社区医师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2-2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 研究背景 转型时期的中国在城市化的加速驱动下,开发商的逐利行为导致住区基础设施配建存在不足与错位,而自古以来“毗邻为亲”的传统因缺乏良好的物质空间承载,逐渐被“都

1 研究背景

转型时期的中国在城市化的加速驱动下,开发商的逐利行为导致住区基础设施配建存在不足与错位,而自古以来“毗邻为亲”的传统因缺乏良好的物质空间承载,逐渐被“都市冷漠”取代。新时代社区邻里中心的建设,对于探索住区公服设施高效配置,提升人居品质,重建邻里精神具有重要的抓手意义。

邻里中心一词脱胎于C.A.佩里的邻里单位理论,经新加坡新镇邻里中心规划实践后引入我国的一种住区公服设施配建模式。广义上,邻里中心可看做是社区公服设施的相对集中地,但除了物质意义外,社会与居民对它还包含了承载公共交往、维系社区情感等精神期许。邻里中心在住区开发和人居建设中的地位相当重要,它既承担着延续古代毗邻为亲的历史重任,又肩负探索社区健康发展,培育基层力量的时代使命。但就现状而言,邻里中心被片面理解为住区公服设施和商业设施的集中,过分重视其物质功能而忽略其精神要义,严重影响公共交往,破坏社区情感联结。因此,在建设优质生活圈的美好愿景被越来越广泛呼吁的背景下,通过社区邻里中心的建设,激发社会细胞单元的活性,重新建构起居民、社区和社会三者间的有机联系。

2 邻里中心思想探源

2.1 源起:邻里力量的觉醒

第一次工业革命加速了英国城市的贫富悬殊和两极分化。1799年,空想社会主义者Robert Owen在苏格兰建立了近代史上第一个配有公共设施的工人住宅区;1846年,John Crubb Richardson又进行了工人住宅村的规划建设;1887年,主张资本家与工人平等的Lever Brother建了一个设有教堂、学校和图书馆的低密度住宅区;1898年,霍华德基于前人实践提出了田园城市理论。从这一阶段发展来看,邻里中心思想的出现是为了调和贫富悬殊问题,虽然是资产阶级维持自身统治秩序的一种手段,但不可否认工人的社会地位被强调了,标志着邻里力量的觉醒。

2.2 发展:邻里单位的成型

1929年,美国人C.A.佩里创建“邻里单位”概念,强调邻里单位以小学为中心,内部配置商店、教堂、图书馆等设施;1933年,勒·柯布西耶将“邻里单位”作为住区规划的基本思想纳入《雅典宪章》。自此之后,邻里单位思想影响了整个20世纪,并逐步发展为成熟的社区规划理论。

2.3 反思:邻里精神的注入

20世纪初,郊区化现象在西方国家蔓延。80年代兴起对城市蔓延的反思思潮,倡导多元开放、邻里复兴的新城市主义应运而生。其典型代表是杜安妮夫妇提出的“传统邻里导向的开发模式”(TND模式)和彼得·卡尔索普提出的“公共交通导向的开发模式”(TOD模式)。新城市主义对“邻里单位”进行了一系列改良,但肯定了邻里精神的人本核心,最终发展为现代住区规划重要的理论指导。

3 国外邻里中心案例分析

3.1 美国——社区主导下多元参与的社区中心建设

作为全球城市化最广泛的国家,美国拥有成熟的城市管理系统,同时也存在着最为尖锐的族裔问题。社区中心作为国家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在维持城市良性运转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美国的社区中心建设可以归为三种类型:学校为中心、公园和娱乐场所联合体为中心、以及YMCA(Young Men Christian Association)为中心的模式。美国的社区中心倡导家庭和社区、社区与社会、以及特定群体与社区之间的尊重与融合,达到各方关系的平衡,包容社区的群体差异性,并鼓励多元发展。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的社区中心主要由社区自主管理运营,政府很少干预。每个社区都设有一个顾问委员会作为社区管理中枢,其成员也均来自社区内部。社区中心的主要收入来自项目运营的收益,项目服务覆盖日常生活和就业发展。除此之外,数量庞大的志愿者队伍也是社区中心重要的人力资源,依靠志愿者的社会关系网络,大大拓宽了社区中心的资源渠道。

3.2 新加坡——行政覆盖下的新镇邻里中心规划

与“美式自由民主”不同,新加坡的实践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战后独立的新加坡开始执行全岛规划,国家被划为5大区域,每个区域设置一个区级中心;在区一级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分规划区,其中的23个规划区为独立新镇,形成镇级中心,;在镇一级的基础上,划分邻里单元,设置邻里中心,最终形成独特的“区-新镇-邻里中心”三级规划体系,层级明确,服务范围和人口规模清晰,公共设施布局均衡。新加坡邻里中心的模式经历了从水平组合到功能高度复合的转变,内部强调社区商业的集中,并将社区综合体与交通站点衔接,依托交通线路串联交织成一张覆盖全域的公共服务网络。笔者认为,新加坡的国家背景与中国有许多相似之处,事实上国内社区邻里中心的实践更多“取材”于新加坡邻里中心规划,邻里中心的定位也更偏向新加坡的社区商业中心模式。


文章来源:《中国社区医师》 网址: http://www.zgsqyszzs.cn/qikandaodu/2020/1225/824.html



上一篇:社区后备干部培养的创新探索与实践 ——以新
下一篇: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新视野社区

中国社区医师投稿 | 中国社区医师编辑部| 中国社区医师版面费 | 中国社区医师论文发表 | 中国社区医师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