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金山朱泾这位社区医生的“抗疫日记”,带你直

来源:中国社区医师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10-2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原标题:金山朱泾这位社区医生的“抗疫日记”,带你直击“大白”在疫情防控“战场”上的365天——隔离点工作不仅考验体力,还考验心理 “下午的工作是艰巨的,转移人员空出来的

原标题:金山朱泾这位社区医生的“抗疫日记”,带你直击“大白”在疫情防控“战场”上的365天——隔离点工作不仅考验体力,还考验心理

“下午的工作是艰巨的,转移人员空出来的房间要全部进行消毒,整整35间,包括单间、双人间、三人间和套房,真的非常辛苦,小组全员出动,干了快一个半小时才消毒了15间,防护服口罩里几乎都是汗水,一度不能呼吸,两位女同志顶不住了,消毒进行到11间先行撤退,我在消毒完第15间时也顶不住了,再消毒下去感觉要窒息,果断选择先行撤离,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在当天消毒量较大的情况下,建议两人同时消毒,为防止万一一个人顶不住在房间晕倒,另一个人可以及时呼救!!!”

以上这段文字节选自金山区朱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李俊的日记——《我在隔离点的14天》。8月27日,李俊开始驻扎集中隔离酒店,进行为期14天的隔离人员管护。这本日记,是他从进入隔离点的第一天开始记录的,直到9月10日离开隔离点,足足记录了1.5万多字。是什么促使他在完成异常艰巨的工作后还坚持每天码1000多字?除了个人习惯外,字里行间,更能感受到“战友”间的特别关怀。

空下来聊天就是一种有效的减压

“我们穿上隔离服,每天就要两次完成从上到下4层楼道、通道的预防性消毒,偶尔碰到交接还涉及隔离房间的终末消毒。消毒任务重,有时候光消毒液就要配置上百斤,我们的女医护大多很瘦小,每回背着这样一个装满水的大箱子连走几层消杀,真的很不容易。”担心同事在隔离点消杀期间可能遇到的危险,于是,他在日记中写下三个惊叹号特意提醒,并在隔离点轮班群中及时转告。

除了总结工作须知外,他也会记录下在隔离点的一些“趣事”。“9月4日,隔离点来了一位几乎无法用中文交流还特别怕疼的法国女士,当我把核酸检测棒放在她面前示意她抬头时,明显觉得她有点抗拒,我猜应该是之前鼻拭子检测给她烙下了‘心理阴影',我和她说‘Believe me'(相信我),让她relax(放松)后,趁她抬头放松时,迅速棉签入鼻腔,停滞、而后旋转了几下,收!她难以置信地问我,OK?我点头说,Of course(当然)!◆下转第四版(上接第二版)她竟然高兴地竖起大拇指,挤出了三个汉字‘你真棒',哈哈,还好没给中国医生丢脸。”李俊说,连续14天的隔离工作,不仅考验医护的体力,还考验心理,空下来大家在一起聊聊各自碰到的各种隔离故事,就是一种有效的减压。

这位有点耿直、有点幽默的36岁社区医生李俊,现任朱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科副科长,自2019年底以来,为了记录这场自上而下共同应对的战斗,他便以一名全程参与新冠疫情社区防控医生的第一视角,将工作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于第一本日记《在抗疫的日子里》,而《我在隔离点的14天》则是他“抗疫日记系列”的第二册。相比《我在隔离点的14天》,《在抗疫的日子里》更全面地展现了紧迫的一线防控日常,也分享了抗疫以来社区“大白”们的心路历程。透过这些记叙文字,大家能深切感受到一线防控人员的压力、强大的团队力量以及对家人的歉意……

儿子眼中那个“会突然消失半个月的爸爸”

这位在高压下工作,仍坚持用心记录防疫足迹的社区医生有什么特别?李俊的同事告诉记者:“每次遇到突发重大事件,如汶川大地震后对口援助都江堰灾后重建、前些年应对H1N1、H7N9等禽流感疫情,他都冲在最前面,为了消除旁人的担忧,他总是说自己经验丰富,会更注意自身防疫。”“党员就应该冲在最前面”,这句话在李俊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爸爸你什么时候才能好好陪陪我?”在日记里,7岁儿子的小心愿,至今未能实现,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当下,李俊依然是儿子眼中那个“会突然消失半个月的爸爸”,是同事嘴里包揽了晚班出勤任务的“我们科长”。《在抗疫的日子里》最后一章,李俊写道:“我想找时间尽快把一些常见的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防控要点整理出来,汇编成一个常用的传染病防治手册下发给我们辖区的民众,以期提升辖区全人群的传染病防控能力。”(殷洁如 记者 薄小波)

责任编辑: 小云


文章来源:《中国社区医师》 网址: http://www.zgsqyszzs.cn/zonghexinwen/2021/1021/2197.html



上一篇:党员医生深入社区为群众义诊
下一篇:崂山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全科住院医师规范

中国社区医师投稿 | 中国社区医师编辑部| 中国社区医师版面费 | 中国社区医师论文发表 | 中国社区医师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